|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人文荟萃——领头雁 — 王建柯

人文荟萃——领头雁 — 王建柯

关键词:人文荟萃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可爱的家乡》丛书《可爱的延长》编委会1995年7月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yanch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721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郑庄镇的兰窑科行镇村,四周群山环绕。199337这天,突然传出阵阵催人泪下的哭声。顿时,他却失了往日的欢乐。连那孔石窑、做作堤坝、鱼鳞般的绿化坑和遍布山洼的苹果都像通人性似的抽泣起来。

    原来,党支部书记王建柯因患肺癌病故了。他享年80岁,按说也算寿终正寝,可村民们总觉得他去得太早太匆忙了些。

    安葬王建柯这天,来了几辆车,车上的人分别代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向死者敬献了花圈。

    荞面饸饹羊腥汤,办下好事人难忘。现在,兰窑柯152户人家中无论谁都能如数家班地讲几个有关王建柯的故事来。

饸饹饸饹饸饹饸饹饸饸饹饸饹

                             

 

  

 

    1948年冬的一天,屡建战功的王建柯因负伤致残从部队复员回到了面积为11.38平方公里的兰窑柯行政村。

    那时,兰窑柯在农业上走的是毁林开荒、广种薄收的路子,结果,树少了,山秃了,地瘦了,粮也少了。全行政村四条大沟由于年年遭洪水袭击,沟道里不敢种庄稼,耕地全部分散在山坡上。每逢暴雨,洪水横行无阻地把庄稼

、泥土从山坡上卷入深沟推进黄河,常常使村民们一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穷根老是拔不掉。

    1955年,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文发表了,兰窑柯周围四个村子和并成一个高级社,王建柯当选为党支部书记。

    为官一任,富民一方。根据实际情况,王建柯决定修梯田打坝。

    1961年三秋时节,兰窑柯大队第一支常年农田基建对成立。由三个老汉、三个老婆、三个女娃组成。最大的58岁,最小的19岁,王建柯兼任队长。

    这年冬天,基建对打第一座大坝。一天早晨,阴云密布,北风呼啸,窑檐上挂满了长长的冰柱儿。大家认为这种天气早出工干不了多少活,便迟去了点。可是,等来到工地时,跛着双腿的王建柯正挥舞着老镢头再半崖上挖土。地冻如铁,每挖一块土都要费很大劲。他的双手震起血泡,崖下冻土块积了一大堆。看到这里,社员们二话没说不约而同地干起来。

    坝终于打成了。这个壮举说服了干部,吸引了群众,也教育了反动派。原来思想不同的两个生产队长自动带领强壮社员加入到这个常年农田基建队的行列。

    打坝修梯田难,护理补救更难。每年,洪水都要把一些坝、梯田冲得七零八落。面对这些,王建柯心如真渣,常常望着光秃秃的山峁发呆,一种栽树的想法油然而生,还没等这种想法去实施,就被当时的文革浪涛淹没了。

    文革期间,王建柯被造反派罢免了支部书记职务。一天,造反派组织策划了一个批判王建柯的大会。他们把会议放到地里开,会上,造反派说王建柯修梯田打坝是胡闹,是糟踏土地,时搞资本主义,是为自己树碑立传。接着,煽动头脑发热的社员刨梯田塄儿。经王建柯怎样奋力保护,还是无济于事。看着辛辛苦苦修起的梯田被毁坏,他心疼地大病了一场。

    人说无关一身轻。王建柯却不是这样。他仍然关心着集体的事业。被罢免不久的一天下午,雷鸣电闪,山洪暴发,王建柯又像往常一样提着铁锨冒雨到村后一座坝上察看坝情。但间洪水漫过坝顶,坝危在旦夕,便立即光着脊背跳进洪水,猛挖排水口子,一连几次被激流冲到,又爬起来干。为社员们赶来时,排洪口已快挖好,大家一起动手,保住了大坝。

    20多年来,兰窑科行镇村在王建柯的领导下,共修梯田380亩,筑坝百余座,余地650亩。坝地经受了少则一月多达两月干旱的考验,亩产始终保持400公斤左右,仅坝地可拿回粮食22.5万公斤,最高年产达到30.5万公斤,人均700多公斤。

   

                              

 

    王建柯重新当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时间老人进入了公元1969年,那时的他已经是快60的人了。

    王建柯面对社员经济来源困难的状况,心想,大选连年搞农田基建,粮食产量上升,社员温饱问题解决了,就是经济来源比较困难。前几年栽树的想法,再次萌发:如把村子附近的荒山坡栽上果树、杨树、洋槐树的其他数目,既解决了社员经济困难,又防止水土流失,对梯田大坝也能起保护作用。

    这想法可行性怎样呢?王建柯失眠了。他不止一次地像队上懂果树栽培技术的社员请教;队干会上反复研究,最后拍板定案: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搞果园和用材林的建设工作。

    早在五六十年代,兰窑科大队营建的40余亩果园品种老化,产量低,王建柯为长久之际,果断地招徕农技员,支持他们对老园进行改造。当时,有人认为是瞎胡闹,竭力反对。他鼓励技术员:大胆搞吧,成了便好,败了我兜着。不到五年功夫老园改造成功了。

    在历史的一页翻到1982年时,兰窑科人普遍尝到了果园的甜头,建果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王建柯顺应民情、乘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东风,按人均2亩把山坡地退耕给村民建果园。

    这以前,王建柯已意识到:大面积发展果树生产,要有自己的苗圃。先后几次派人出去学习育苗技术,支持他们搞育苗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1982年以后,全行政村自产的乔纳金红富士等优良品种的果树苗除满足自用还向外出售,仅次已向全行政村累计收入近10万元。

  政策顺民心,村民干劲足。兰窑科行政村植树造林工作成绩斐然。截至1986年,共栽树1400亩,用材林4200亩,其中果园建设比延长线其他兄弟村早10多年。苹果率先打入市场,到王建柯卸任村支书的1989年,全村户户有果园,年总挂果30万斤,年经济收入10多万元,远了山沟沟人民的致富梦。

 

              

 

  王建柯自担支部书记以来,每年都保持出勤300多天,人们说他:哪里最辛苦、哪里活最重、哪里就有老书记的影子,为集体的事儿舍得自己的一切。

  1964年冬,农田基建工地上。一天,王建柯正指挥社员修梯田。突然,小女儿跑来:爸爸,弟弟病了。王建柯听到自己唯一的儿子病了,怔了怔,环视一下四周大干的人群,弯腰对女儿说:告诉你妈,快叫保健员看一看。他干到天黑才回家。第二天,他催促老伴带儿子去医院看医生,然后,扛起镢头去了工地。

  不料,祸从天降。老伴来到医院,经诊断,儿子得的是急性肺炎。医生惋惜地说:早来一天就好了。那晚孩子就死了。

    这飞来横祸,并没使王建柯一蹶不振,他依然挺直腰板,一拐一跛地走在劳动工地上。但细心的人发觉,他两鬓的白发几天功夫就增了许多,额上的皱纹更深了。

    19773月的一天,兰窑科大队放炮劈山造平原。炮声刚停,王建科为安全起见,带头对炮点进行检查,结果,炸松的土块砸伤了他29年前在战场上负伤过的那条左腿。没等腿痊愈,执意出了院,让人用架子车拉着上了工地。

    儿女是爸妈身上掉下的肉,王建柯自失去唯一的儿子后,两个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但从不偏宠她们,更不利用职权之便给女儿捞取额外好处,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正如他女儿所说:路靠自己走,靠爸是不行的。

    王建柯一生为人民做了大量工作,人民也给了他许多回报。1973年,王建柯出席了延安地区召开的农业工作会议;1991年地委、县委有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年,县委、县政府为他赠送了题写者保持老八路的本色,治穷致富的领头人”16个字的金字匾;他的动人事迹先后上了《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报刊。他所在的行政村多次受到省、低、县、镇的表彰;近年,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又授予兰窑可谓省级先进村

  现在,王建柯走了,把建成得堪称为黄土塬上一绿洲的兰窑科留下来,潇洒地走了,但它的业绩永留青山,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奋斗不止。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