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民族风情——淳朴的民风

民族风情——淳朴的民风

关键词:民族风情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可爱的延长》延长作协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liqingqing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301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淳朴的民风

 

延长地处华夏西北,因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故风俗淳朴,语兼秦晋。延长人“尚淳质,好俭约”,“居室随宅而安,不求华丽”,饮食素便求饱,不贪色佳味异,为人不求富贵,但保平安,朴实重义,尊老爱幼,思先尽哀,好善乐施。延长人有一陋习,即女惰蚕织,男惰经营而常忧衣食。1935年延长解放后,陈风劣习日渐破除,古风良俗仍有沿袭,现在延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正走出黄土地,走向城市去体味外面的精彩世界。

1、  生活习俗

服饰着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体现勒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和群体意识。延长人的服饰深深打上了黄河文化的印迹。清末民初男女均穿有襟子袄,亦有对襟短褂,男人头戴瓜壳帽。当然穿衣吃饭亮家当,富裕人身着绫罗绸缎,没钱人穿粗糙的土布。民初以后,出现了长袍、礼帽,显得雅致体面,普通老百姓衣服没啥变化,男人的头饰则是白羊肚手巾三道道蓝。衣服颜色,男人为墨、蓝、白,女人则穿红戴绿,花枝招展,然而三十不红,四十不绿却要恪守,不然则要被人笑掉大牙。50年代,干部、学生风行中山装。60年代,特别是“文革”时期,青年人最爱绿军装,显得斗志昂扬,显得“革命”。80年代,城里出现勒西装革履、连衣裙、高跟鞋、烫头发,小青年开始留长发穿花衫。进入90年代,服饰着装打破旧的传统习俗,中年男女甚至老年人也开始穿红挂绿,青年人更是喜欢什么穿什么。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城里的女士开始佩戴金、银首饰。

民以食为天,我们民族的饮食文化早以它的绚丽多彩而誉满全球。延长人的饮食习惯受传统饮食文化影响很深,平素饮食比较单调,一般主食以小麦为主,副食则按季节调节,如春天吃菠菜、小白菜、水萝卜,夏天吃西红柿、豆角、茄子,秋天吃洋芋、南瓜、红薯等,冬天吃咸菜、腌菜。炒菜大多是炒土豆丝或板粉烩猪肉。饭后一般都喝小米稀粥,后来也有喝茶的。节日饮食丰富多彩,令人馋涎欲滴。清明节吃老馍,一个馍小则七八两,大的有一斤,给小孩捏栩栩如生的各类鸟兽虫鱼。端午节早上拔艾叶吃粽子。中秋节晚上赏月吃月饼。腊八节吃腊八粥。春节则是辛苦一年后大饱口福的节日,届时亲人团聚,做油糕、油馍、摊米糕,做各种肉食如丸子、烧肉、酥鸡等,做米酒,买烧酒,到年三十把所做的各种美味佳肴全盛上,一家人围一桌吃至半夜。红白喜事则大摆筵席,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七碟子八碗”大肆挥霍,这实为挥霍浪费之陋习。

陕北典型的土窑洞遍布延长县的农村和城市,这种窑洞冬暖夏凉,窑内盘土坑,即可取暖做饭,又可当床,这种窑洞造价又低,只要选一个土质好的崖,打上一洞,再按上门窗,便可住人。六七十年代,城市里逐渐出现了石窑、楼房、平板房和薄壳。虽然住房条件改善了,住的宽敞了、干净了,但不少人依然留恋冬暖夏凉的土窑洞,当年毛泽东转战陕北时对这种土窑洞也是赞不绝口。出门上路和运输,旧时用毛驴或骡子,现在用拖拉机、摩托车和汽车。

2、  生产习俗

     延长人民一向重农轻商,以农卫生。农耕沿习古老的生产方式,耕作粗放,略于施肥,不善引水浇田。懒习技艺,惰农自安,广种薄收,靠神保佑,靠天吃饭。后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农村普遍推行科学种田,粮食亩产大幅度提高。

碾打  延长农民旧时都用链枷打糜子、谷子、高粱、麦子,个别地方用牛踩场,后来用牛套碌碡碾打,1970年以来,多用手扶拖拉机碾场。

运输  旧时运输主要靠牲畜驮,因山路崎岖,人背肩挑也是常事。50年代出现单胶轮车,后来又用两胶轮车、架子车运输,少数地方使用木轮牛车、马车,现在大多用手扶拖拉机和小四轮拖拉机。

3、  婚嫁丧葬

     男婚女嫁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少男少女经过洞房花烛便肩负生活重任,履行人生的各种义务。延长人旧时结亲必须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父母愿意,孩子刚出生便由父母做主定亲,叫奶头亲,更有甚者,孩子怀在肚子里,便由父母指腹为亲。有的地方还搞换亲、童养媳或买卖婚姻,严重摧残了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许多难以想像的婚姻悲剧。解放后,新的婚姻法颁布,这种悲剧有所缓解。一般人结亲分四个阶段,第一是见面,双方相互了解年龄、生辰、品貌、职业、家庭门第等等。第二是订婚,见面后若双方愿意,男方择吉日,带彩礼,与媒人到女方家举行订婚仪式。第三是结婚,结婚是婚姻中最隆重的仪式,也是人生中一大快事,人常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旧时结婚新娘头顶盖头坐花轿,解放后是骑驴戴花子打花伞。60年代骑自行车,70年代后农村用拖拉机迎送人,城里用小汽车迎亲,一路上逢村过寨喜乐高奏,鞭炮齐鸣,新人迎到家后,由女方舅家人接抱落地,踩着毡款步缓行至祖先牌位前拜天地,然后送入洞房。最后一项是闹房,闹房是新婚之夜最精彩的一场闹剧,青年人出一些又酸又辣的节目,直到把新人折腾得筋疲力尽,才善罢甘休。

生老病死不可抗阻,丧葬习俗因地而异,延长的丧葬习惯体现了浓郁的黄土风情。老人病危,告知亲戚本家前来探望,商量后事,所有儿女守在身旁为其守气,临终时给老人净身,穿老衣,老人咽气,将尸抬在干草上,脸盖白纸,口中放口含钱,灵前设香案,孝子守灵至下葬。所有的亲戚本家要披麻戴孝,轮流烧纸祭奠,然后请阴阳先生择日安葬,给娘家人下话,娘家人同意后入殓,盖棺,出灵。出灵时,户户门前打火送行避邪,灵柩中途不得停放,到坟地后下葬,阴阳先生进墓窑下罗盘、坐字、定方位,孝子在里面点灯放祭食,用干草把墓窑打扫干净后封口,最后众人给坟上添土,埋葬后要给灵里送三晚上火,次日早上上坟安供桌(供桌下埋一双筷子一个碗)祭奠,埋葬以后的祭奠分过“七七”,过“百日”,过“周年”,平时是每年的大型节日和十月一日(农历)要上坟烧纸。12岁以下殁世不背棺材,12岁以上未婚男女死后要找人迷婚。现代的丧葬习俗较之过去,有些程序逐渐简化,某些规定也不那么严格。清以前丧父母守孝3年,逢考不应,为官离职、孝期不着华丽衣服,不远出,不办喜事,3年内春节贴黄、绿对联。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